学报简介

学报信息

刊  名:学习论坛
Tribune of Study
主管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河南行政学院
主办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河南行政学院
主  编:付钦太
周  期:月刊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创刊时间:1986
复合影响因子: 0.545
综合影响因子: 0.267
国际标准刊号:1003-7608
国内统一刊号:41-1023/D

校园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十九大系列访谈】沈天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特征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党校的主责主业,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系统优势,加强宣传阐释,营造浓厚氛围,多措并举,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大功夫,持续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为进一步深入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辟“十九大专题”栏目,推出系列访谈文章,邀请在校学员、教研人员和区党校常务副校长畅谈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敬请关注。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在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第53期中青年培训班学员学习期间,正值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体会良多,终身难忘,就此,我们走进青干班,采访了学员、天津科协普及部副部长沈天桔同志,请她结合自身学习体会,从几个方面,谈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的认识。
    采访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客观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和理解?
    沈天桔: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个人认为,这是十九大报告的最大亮点之一。记得当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这一论断时,会场内外都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想这是大家对这一论断的肯定和认同。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曾经我们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有了与时俱进的变化。我认为这是36年来,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的重新认识,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新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大政治论断,体现出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不懈探索和科学认识,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挑战和担负的新任务,意味着我们党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坚持这一科学的理性的判断,并在这一科学论断的基础上,科学评断我们国家的发展形势、正确制定大政方针,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这一重大论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采访者: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沈天桔: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个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展现了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到2017年十九大召开,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快速发展,告别贫困、跨越温饱的历史成就,显示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从而使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由量变到质变而来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人民有了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物质文化“需要”的升级版,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软需要”。这些美好生活需求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南北差异等不平衡发展面前,在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能力、经济水平、生态文明的不充分发展面前,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不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增进民生福祉上,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中,回应人民美好生活期盼。
    采访者:在认识主要矛盾变化的同时,我们应如何理解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的“两个没有变”,“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沈天桔:其一,报告提出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在报告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已经用一系列的数字、一系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就人民生活水平而言,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提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倍的总体小康的目标,但还有4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实现整体脱贫的攻坚战还在进行中,我们还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冲刺、还将用近30年的时间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这些体现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反映出党对这一基本国情的深入分析和把握。其二,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无论是在人均收入或产值、人文发展指数、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以人均收入为例,我们还处在中等偏下的位置上,还需要防范“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所以只有深刻认识两个“没有变”,牢牢把握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才能在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的面前,保持清醒,有足够的战略定力,才能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采访者: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我们今后工作有什么影响?
    沈天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揭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两个没有变”的重大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十九大党章堪称党章修改历程中的“新里程碑”的地位;有助于我们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准确认识、领会和贯彻党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阐明的大政方针,以及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的战略部署,有助于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促使我们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发力,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地落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有助于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视审视工作,思考工作对标,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创新竞进的劲头,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