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简介

学报信息

刊  名:学习论坛
Tribune of Study
主管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河南行政学院
主办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河南行政学院
主  编:付钦太
周  期:月刊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创刊时间:1986
复合影响因子: 0.545
综合影响因子: 0.267
国际标准刊号:1003-7608
国内统一刊号:41-1023/D

02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报导读 > 2012 > 02

“文化化”的内涵与文化化社会的构建


作者: 陈超群

关键字: 文化化社会 文化动物 文化含量 能量不守恒规律 意义赋予能力

摘要: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社会的口号喊了多年,而国人却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人们厌倦和逃避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如哲学、诗歌等),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却备受青睐。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重塑文化魅力,构建文化化的文明社会和文化含量高的文明生活,是当代中国学术界的神圣职责。文化化之“化”的涵义主要包含创造性进化、文明型变化、身份性强化、目的性转化和赋予性升华五个方面。创造是人的天性,人类社会是在创造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的发展目标是精神文化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即在坚实物质基础上的“文明型变化”。要建设文化化社会,衡量人的社会地位的标准应该是精神文化的优劣与高低,即文化的“身份性强化”。在社会生活中,“人是目的”具体体现为文化是目的,即“目的性转化”——使人的生活目的从侧重物质指向转化为精神文化指向。人类赋予现实物质世界及其活动以精神的意蕴和价值,即“赋予性升华”,正是入的“意义赋予能力”使简单的日常生活变成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化的诗意生活。文化化社会的典型标志体现在:文化成为社会阶层划分最主要的准则;精神文化是该社会的主导性价值取向。